文物说|开学季与皮箱
春风轻拂,又到了一年开学季。学子们背起行囊,告别家乡,踏上求学之路。在他们的行囊中,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伙伴——皮箱。
它是学子们的小小世界,装载着梦想与希望;它见证了无数次的离别与重逢,承载着青春的记忆。打开皮箱,有妈妈亲手织的毛衣、有爸爸送的笔记本,还有一起熬夜的台灯和书本……开学季与皮箱,是青春逐梦的象征。
开学季与皮箱,还有红色的故事。我馆馆藏的红色革命遗物——李季达使用过的皮箱,它长46厘米,宽29厘米,高14厘米,作为李季达留下的为数不多的遗物之一,它跟随着李季达走过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,见证了李季达的革命生涯,无声地讲述那段峥嵘岁月。
1915年,李季达入重庆机械工厂半工半读。三年里,目睹国家积贫积弱、社会民不聊生现状的李季达,萌发了解救中国,拯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。
1920年,李季达毅然远离家乡奔赴法国,去寻求革命真理,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。在勤工俭学实践中,完成了由工读主义、无政府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,并于1924年转为中共党员,直至1927年牺牲,为马列主义的传播、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。
在那个特殊的时代,皮箱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行囊,更是革命者的理想和信仰的象征。当下,春光为序,再赴征程,这口皮箱装满了新的希望和挑战,它将激励我们庚续红色血脉,不忘初心再度“出征”,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!